我们谈论日本设计时,柳宗理(Sori Yanagi)的名字是最先进入脑海的。这位当代日本最受敬仰,产量丰沛,且备受国际重视的工艺设计巨匠,倡导透过双手去感受物件与人的契合,排除芜杂装饰,创造出最具“实用之美”的质朴器物。他是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,也是第一批被西方载入设计史的亚洲人。
说到柳宗理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——柳宗悦。他既不是设计师,也不是手工艺人,而是日本的美学家、民艺理论家。他提出了民艺的五大原则(实用,材料,技术,量产,物美价廉),而这五项原则深深地影响了柳宗理。同时他也被称为“民艺之父”
柳宗理极力坚持以“手”进行设计,不画设计图,直接用手制作实物大小的石膏模型。为此,制作一件器物往往需要花费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。“是手要使用的东西,所以当然要用手来设计!”柳宗理认为,设计应当真正从“用”出发,用手拿捏、抚握、思考、修正,“用手去感受,手上便会有答案。”也因此,柳宗理的器物之美,不仅只是形式与视觉上的表象之美,而是不着痕迹地融入生活,经过岁月,一点点摩挲出绵长的情味。
初见柳宗理的家用器物作品,人们感受到的是平淡朴素,而握在手中真正使用后会发现,这种简单并非几何形态的刻板单调,每一处弧度、转折、细节都流露出对“实用性”的考量,因而散发着无穷的韵味。同时他的作品为我们熟知。
01
蝴蝶凳
柳宗理最为人熟识的作品是 1956 年发表的蝴蝶凳,两片弯曲定型的合板,通过一个轴心,反向而对称地连接在一起,连接处在座位下用螺丝和铜棒固定。这种造型犹如蝴蝶正在扇动的一双蝶翼,故取名“蝴蝶凳”。柳宗理受到 Eames 夫妇设计的成型合板家具启发,创作出这把蝴蝶椅,由山形县的天童木工生产。隔年在米兰三年展中拿下金奖,此作品 打响了柳宗理在全世界的名气,更在 1958 年时获选为 MoMa 永久收藏。
1957 年获得米兰设计展金奖的蝴蝶椅是柳宗理的标志性作品,由日本传统木作工坊天童木工制造,为 MoMa 永久收藏,他说:“我认为工业设计不该只是外观的设计,要是没有革命性的创新实在毫无价值,而革命性的创意,当然需要经过一次次脚踏实地的实验作业才能产出。”
02
大象凳
1954 年柳宗理还设计过一把象脚椅。为了方便在有限的空间里使用,特别采用了当时新开发的纤维强化塑料(FRP)制作,轻巧而便于收纳。微凸的椅面与厚实的凳脚,如大象般沉稳地承载人体重量,承托的弧度舒适,简单而深具机能性。2000 年,瑞士 Vitra 公司还请到设计鬼才汤姆·迪克森(Tom Dixon)用环保聚丙烯(PP)材质对象脚椅进行了复制。如今它已享誉世界,且更广泛地被使用在家庭和公共场所。
柳宗理认为生活的美学是从器物开始,因此他设计了许多厨房器具。其中不锈钢的一系列产品,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和喜爱。他坚持以“手”设计,用手来制作石膏模型。因此,制作一件器物往往需要花上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。
03
不锈钢烧水壶
不锈钢水壶,是柳宗理厨房用品系列中的第一件设计。第一眼看起来感觉没什么不同,但当你拿起来时就会感觉大不一样。
注水口的弧形部分是手工焊接的,制作难度极高。而且像壶把手也是经过反复设计,只要稍微动一下手指或手腕就能倒出水来,出水量也非常好控制。
04
厨具
50多年前的设计,现在看起来依然经典前卫。在实现单纯的功能之下,外观十分精致。比如为了让人舀汤的时候更方便,汤勺设计的就比普通的勺子更宽一些。
05
餐具
柳宗理设计的餐具在日本一直是人气商品。其原因大概是没有华丽浮夸的造型和装饰,也没有哗众取宠还不实用的小创意。有的是扎实的用料,经过反复计算的尺寸和实用美观的造型。
别看这款搅拌棒是细细的一根钢棍,但也是经过柳宗理反复计算设计的。精妙之处,你可以自己体会噢~
06
打蛋盆
这款打蛋盆的细节之处就在于底部是圆的,每一个弧度都恰到好处。与普通的打蛋盆相比使用起来不仅更方便,而且容易清洗。
07
刘宗理铸铁锅
基本美食博主人手一只,被称为“一人食”的最佳搭档。
08
白瓷酱油瓶
头部设计成了鸟的形状,展现出了一种优雅的姿态,是体现柳宗理设计造型感的代表作品。
09
咖啡杯
半瓷器,是柳宗理专门打造的一种材质。比陶瓷更为坚固,比瓷器更为轻量化。圆角型方块设计,在使用中更有握持感。
最后,再来一波他其他经典的设计。
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